观看记录
观看历史
随喜赞叹:

孔子的言传身教对现代人的启示

主讲:

时间:2023-01-11 19:33

点击:加载中...

随喜赞叹(评分):170

说明: 在古代,夫子被遵奉为“天之木铎”、“天纵之圣”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指出,“圣者,通也”,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。夫子通明天地之道,承先启后,以儒家学说教化人伦行持正道。正如“儒”字所表,一个“人”、一个“需”,意为生而为人之所需要。他的思想教化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,成为中华民族..[详细]

扫码用手机观看

在线播放列表 (在线报错)

    在线下载列表 (下载报错)

      孔子的言传身教对现代人的启示


      在古代,夫子被遵奉为“天之木铎”、“天纵之圣”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指出,“圣者,通也”,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。夫子通明天地之道,承先启后,以儒家学说教化人伦行持正道。正如“儒”字所表,一个“人”、一个“需”,意为生而为人之所需要。他的思想教化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,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内核,并继续造福后代子孙及全人类。

      祭孔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提倡,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重要祭祀活动。祭孔的意义首先是不忘本。中华文化从尧舜开始,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王、武王、周公,一脉相承。孔子把这些圣人的学问融会贯通,集古圣先王之大成,所以后人称他为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我们跟孔子学,就是学了全部圣人的学问。他老人家是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”,没有创造、没有发明,对古圣先王完全信任、身体力行。而孔子以后的圣贤人都是遵循他的教诲、效法他的风范,所以可以说,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华文化的传承。

      其次是尊师重道。身命得自于父母,慧命得自于老师,师徒如父子,老师的恩德跟父母的恩德是等同的。懂得感恩老师,就会尊重老师的每一句教导,依教奉行。

      孔子在《孝经》上说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”这个能使天下人心和顺、互爱和睦、尊卑上下、和合无怨的道是什么?孔子说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”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,这是一切德行的根本,教化就从这里产生。

      中国的文字是表意的文字,是智慧的符号。中文“孝”字,上面是个“老”字,代表的是上一代;下面是个“子”字,代表下一代。“老”和“子”合成一个“孝”字,代表上一代和下一代是同体而不可分割。上一代还有上一代,一直往过去推,找不到开头;下一代还有下一代,一直往下来推,找不到尽头。所以孝字深意是,这个宇宙无始无终的时间与无量无边的空间,整个是一体,是一个休戚与共、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。在这一体的生命中,每个人自性本有的“父子有亲”的亲爱是原点。将这种无私的真爱发扬光大,去爱一切人,就是中国古话所说的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”。发扬这样的悌道,就能达到宇宙的和谐。

      孔子在《论语》上说: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。”意思是君子凡事讲求根本,从根本上做起;有了根本,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。孝敬父母、尊重师长就是仁的根本。孟子说:“尧舜之道,孝弟而已矣。”从孝悌之道再发展出来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。人心只要回归到孔子所教诲的中国文化道统,所有问题都能解决。

      第三是见贤思齐。孔子的身教给后世的子弟强大的精神力量,尤其现在是道德沦丧、文化危急存亡的时代,更能启发我们如何处世待人。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天下说到:“《诗》《书》之不讲,礼乐之不习,是丘之过也”,体现出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的反省态度。孔子五十知天命,知道自己应该承传道统,不虚度这一生;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的献身精神,启发一代一代的读书人;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,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”,利他情怀;温良恭俭让的涵养,有教无类的平等慈悲,因材施教的善巧智慧……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观察并效法的风范。孟子说:“舜何人也?予何人也?有为者亦若是。”舜王是圣人,只要肯努力发愤,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。

      顾炎武先生曾说: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我们所处的地球像一个村落一样,休戚与共、密切关联,真正是一个命运共同体。全人类都面临着当前种种严峻的挑战,如果每个人都有感恩的心,能不忘本、尊师重道、见贤思齐,社会安定,世界就会祥和。真听老人言,幸福在眼前,孔子如同一位五千年智慧的老人,在前面为我们带路。

      《论语》说到:“祭神如神在。”让我们以至诚恭敬的心,与孔孟诸圣贤感应道交,领受心灵深处的洗礼,体验古圣先王礼乐教化的善巧智慧。让我们效法孔子,以“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”来自我要求,时时为人演说。这样就能转业力为愿力,化危机为转机,让整个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的人民对中华文化生起坚定的信心。